我叫Zeoy,今年34岁,是一名平面设计师,我的伴侣小凡也是个女生,我们在一起五年了。
今天我想分享我们通过试管技术迎来宝宝的真实经历,特别是妈妈那句“可以不结婚,但不能没有孩子”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。
Welcome to Chill Kitty

去年中秋,我特意回家陪妈妈过节。晚饭后,我们坐在阳台上喝茶赏月,氛围格外宁静——我知道是时候了。
“妈,有件事我想告诉你很久了。”我握着她已经有些粗糙的手,“我和小凡不是普通朋友...我们在一起五年了。我们很认真,是想要一辈子在一起的那种。”
妈妈的手明显抖了一下。她沉默了很久,久到我以为她不会开口了。月光照在她脸上,我看到她眼眶慢慢红了。“我其实...早就有点感觉到了。每次视频,你总是小凡长小凡短的;春节你说要和她一起去旅行,连年夜饭都没回家吃...“
她停顿了一下,深吸一口气:”但我总告诉自己,可能只是我想多了,你们应该只是闺蜜。“
那晚我们没有再多说什么。但凌晨两点,我起床喝水时,看见妈妈房间的灯还亮着,隐约还能听到她低声打电话的声音:”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,连伴侣的性别都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……“

接下来的几天,妈妈明显在努力适应这个事实。她会装作不经意地打探:“小凡喜欢吃什么?我下次好准备。“或者”你们平时谁做饭”?
我知道,她深知改变不了我,所以在努力接纳我。
我临走那天,她再次意味深长地看向我,说到“那你们考虑要孩子吗?毕竟爱情是需要结晶的“——实际上,我们早就想过这件事。这属于“正中下怀”的建议。

当天,我就把我妈妈的话告诉了小凡:“皇后娘娘让咱俩生娃”。她的反应在我意料之中:“just do it!”
于是,我们开始认真研究各种可能性。起初想在国内做,但咨询了几家医院后发现,作为女同伴侣,我们面临太多限制。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联系了「冻冻猫」,顾问说:“很多像你们一样的伴侣都选择了这条路,很多地方对LGBTQ+群体生孩子的诉求都很友好。”
具体流程比想象中复杂。首先要选择志愿者——我们反复筛选,最后小凡看中了其中一位,说“眼睛的形状和你有点像,这样孩子可能看起来更像我们一家人了。”
调理身体的过程也很考验人。我们互相监督每天吃营养品,戒掉啤酒、咖啡因,坚持运动。最难忘的是每次打促排针,小凡手抖得厉害,我就笑着逗她:“以后给孩子讲故事,就说为了TA的到来,妈咪可是成了标准护士!”

《阿黛尔的生活》(2013)
在泰国的那两周,我们既紧张又兴奋。取卵那天,我陪小凡进手术室,紧紧握着她的手。移植那天换她陪我,当医生将胚胎放入我的子宫时,我们十指紧扣,仿佛能感受到新生命的悸动。

验孕成功的那天,我们第一时间给妈妈打了视频电话。看到验孕棒上的两条杠,妈妈在镜头那边抹眼泪:“太好了,太好了...”
女儿出生后,妈妈特意从老家来照顾我们。她不仅学会了用“妈妈”和“妈咪”来区分我们,还主动向邻居介绍:“这是我女儿和儿媳,还有我的宝贝外孙女。”
现在女儿一岁了,是个活泼可爱的淘气包。她有自己的小脾气,也会在摔倒时同时喊“妈妈”和“妈咪”。我们给她准备了专门的相册,里面记录着她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历程,包括医院的病房、两位妈妈幸福的笑容。
经常有人问:“孩子没有爸爸会不会缺爱?”我们总是笑着回答:“她有两个妈妈,双倍的爱。还有外婆和好多叔叔阿姨的爱,她的世界充满了爱。”

《阿黛尔的生活》(2013)
回顾这段旅程,最想感谢的是妈妈的理解和支持。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:幸福没有标准答案,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。
我觉得,女同家庭生养孩子从来不是“逆天而行”,只是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爱和被爱——爱和责任,从来与性别无关,只与真心有关。